科普知识

【健康科普】老年病科主任医师马琳|老年人如何秋季养生


发布时间:2024-10-10




  专家介绍:马琳,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兼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常务理事、吉林省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吉林中医药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擅长诊治:失眠、头晕、头痛、脑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中医体质调理等。
  出诊时间:周一、二、三、四、五、日全天。

  仿佛一夜之间,寒意便已悄然而至,秋意渐浓。对于老年朋友来说,此时也是一些疾病的高发时期,因为入秋后昼夜温差较大,大自然的阳气由升浮逐渐趋于沉降,人体的阳气也随之逐渐衰退,生理功能趋于平静。老年人的体质相对不足,此时更应该注意养生保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以适应季节的变替、天气的变化,所谓“天人相应,与天地同步”。

饮食清淡 慎防秋燥

  《饮膳正要》中提到:“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秋季饮食要注意滋阴润燥,以温、软、清淡为宜。年老胃弱者,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还应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果蔬,如雪梨、甘蔗、苹果、香蕉、葡萄、萝卜以及玉米、山药、蜂蜜、银耳等。秋季的饮食中还应尽量多吃一些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黄豆、鱼肉等。
老年人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补和食疗,切勿盲目进补。烹饪方式以蒸煮炒为主,尽量清淡些,少吃辣椒、蒜、葱等刺激性食物。肠胃薄弱的老人可以少食多餐,多食熟软开胃易消化之物,少食西瓜、黄瓜等寒凉食物。

保证睡眠 以解秋乏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秋三月,此谓容平,…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秋季宜早睡早起。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展。立秋后不仅易困,还容易让人感觉乏力、提不起劲,所以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每天可多睡1小时,以缓解秋乏。中午可以适当午睡,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有助于放松身心,保持精力充沛。另外,老年人体质较弱,对睡眠环境也要求较高,秋夜里凉风习习,很容易受到“贼风”侵袭,所以,老年人入睡时要注意避风寒,并保持室内适宜通风和适当的湿度。


合理运动 抵御秋寒

  秋高气爽,是户外锻炼的好时机。老年人秋季锻炼不仅可以调养肺气,增强心肺功能,而且有利于提高免疫力,增强身体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秋季是收养的季节,因此运动量不宜太大,不宜剧烈,以防出汗过多,耗损阳气。要根据自身体质状况选择适宜的锻炼方式,一般来说,老年人运动时间每次不要超过1小时,锻炼时觉得身体有些发热,微微出汗,锻炼后感到轻松舒适为宜,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登高望远等运动,既能增强血液循环,又能锻炼肌肉筋骨,舒筋活络。另外,因秋天气温波动较大,锻炼时要根据气温变化随时增减衣物,避免感冒。

调畅情志 预防秋悲

  古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风秋雨愁煞人”。秋季气候转凉,日照减少,风起叶落,秋雨潇潇,给人一种凄凉、垂暮之感,易使人出现伤感、忧郁、烦躁的情绪,即所谓的“悲秋”。情绪不畅不但会影响机体新陈代谢,加速衰老速度,还是许多疾病的重要诱因。因此,这个季节老年人尤应注意心理上的调适,培养乐观豁达之心,学会自我解脱,宣泄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大起大落,保持内心宁静,以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精神的影响。应多参与外出游玩、唱歌跳舞、书法绘画、棋牌、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以舒畅胸怀,提神醒脑,还可根据自身爱好选择聊天会友、户外运动、晒太阳、养花种植、听音乐、品茶、垂钓等多种方式修身养性、调整心态。

保暖避寒 适度“秋冻”

  “春捂秋冻”是一种有益的养生方法,适当“冻”一下有利于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但“秋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遇冷不穿衣”,应适当增衣,以不着凉为度,而不是穿得暖暖和和、裹得严严实实。晚秋可适当拖延增加衣服的时间,但要以自己能接受为限度。还要注意不要熬夜或蒙头睡觉,腹部要盖上被子,以防受凉。深秋更应注意防寒,以防呼吸道疾病和其他慢性病复发,体弱的老人尤应注意。总之,“春捂秋冻”,老年人不宜盲目跟风,务必做好保暖避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