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软伤疼痛与风湿病科主任医师王丹辉 | 骨骼的“守护卫士”——地舒单抗,您用对了吗?
发布时间:2025-10-28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肾主骨,生髓”“脾主肌肉四肢”,骨骼的强健与脾肾两脏息息相关。因此,中医多从补肾健脾、强筋壮骨入手,通过中药、食疗、太极拳等综合方式进行调理,体现了“治未病”和整体调理的古老智慧。这些方法对于预防和延缓骨量流失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当骨质疏松发展到一定程度,骨骼变得脆弱,骨折风险显著增高时,则需要更强有力的现代医学手段进行干预。近年来,一种名为“地舒单抗”的靶向药物,因其有效的疗效和便捷的使用方式,成为了抗击骨质疏松的重要武器。但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药?使用时又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呢?今天就来和大家聊一聊。
一、地舒单抗:如何守护我们的骨骼?
我们可以把骨骼想象成一个时刻在进行“拆建”的动态工程,破骨细胞负责“拆除”旧骨,成骨细胞负责“建设”新骨。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来说,“拆除”速度远远快于“建设”速度,导致骨骼变得脆弱。地舒单抗就是一种高效的“破骨细胞刹车”。它能精准地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从而显著减慢骨量流失的速度,帮助提升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
二、澄清误区:走出用药困惑
在临床中,我们发现很多患者对地舒单抗存在一些误解,影响了药物的正确使用。
疑问一:骨量减少但未达骨质疏松,无需用药?
错!骨骼健康贵在“早防早治”。如果检查发现骨量流失速度较快,或本身属于骨折高风险人群(如长期使用激素、长期喝咖啡、碳酸饮料及偏食等),即使还没到“骨质疏松”阶段,医生也可能会建议使用地舒单抗这类“骨吸收抑制剂”进行干预,目的是及时刹车,阻止骨骼进一步变脆变弱。
疑问二:用了地舒单抗就停不下来了,所以不敢用?
骨质疏松是一种随年龄增长而持续发展的慢性病,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需要长期管理。地舒单抗通过持续抑制骨骼流失来发挥作用,因此需要坚持使用,才能持续降低骨折风险。请不要再因为“停不下来”的恐惧而拒绝一把对抗骨质疏松的“利器”。与您的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持续治疗的必要性和科学的停药方案,才是守护骨骼健康的正道。
地舒单抗在临床应用中是没有药物假期的,在过去的研究中我们看到,地舒单抗在绝经期骨质疏松治疗中,目前最长有10年的疗程循证支持。
疑问三:地舒单抗停药后会有骨密度快速下降风险吗?
地舒单抗停药后确实存在骨密度快速下降的风险,它在抗骨质疏松治疗中的效果是可逆的。如果随意停药,破骨细胞活性可能会再次增强,骨吸收加快,导致骨密度快速下降。这种骨密度的下降会增加骨折的风险,特别是对于骨质疏松症、骨巨细胞瘤或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患者来说,风险更高。
因此,在使用地舒单抗进行治疗时,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不应随意停药。如果需要停药,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减少剂量或过渡到其他治疗方案,以减少骨密度快速下降和其他潜在风险的发生。即使未来可能停药,用药期间获得的骨密度提升和骨折风险下降的益处也是真实存在的,它延缓了疾病的进程。若确需停药,医生会指导您“序贯治疗”,即换用其他药物(如双膦酸盐)来巩固疗效,防止骨量快速丢失。
疑问四:打了这个针,就不用补钙和维生素D了?
错!地舒单抗让钙更多地留在骨骼里,导致血液中的钙会相对减少。如果不额外补充,极易引发低钙血症。患者朋友们在接受地舒单抗治疗前,一定要与医生充分沟通,告知自己的既往病史、饮食习惯以及日常的生活方式等信息,以便医生全面评估低钙血症的发生风险,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务必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切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同时,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口周麻木、肌肉痉挛、心律失常等低钙血症的症状,哪怕是非常轻微的不适,都应立即就医,及时进行血钙检测,以便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措施。
疑问五:使用地舒单抗后可以进行牙科治疗吗?
地舒单抗是一种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常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或骨转移癌。它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这可能影响拔牙后的骨修复过程。因此,在使用地舒单抗期间进行复杂的侵入性牙科手术(如拔牙、种牙、牙周手术)风险会增加,如增加出血、感染以及颌骨坏死(ONJ)的风险,尤其是长期使用或高剂量用药的患者。一般建议非必须原因尽量在用药期内不进行有创口腔治疗,但可以进行常规牙科护理,如洗牙。在开始地舒单抗治疗之前,如果有未处理的牙科问题(如严重的蛀牙、牙周病、松动的牙齿),建议先完成这些必要的牙科治疗,然后再开始打第一针地舒单抗。在接受地舒单抗治疗期间,需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地舒单抗是防治骨质疏松的一把“利剑”,但要用好它,需要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患者应遵从医嘱,足量补充钙与维生素D,关注身体异常信号,定期复查。医生详细评估患者情况,做好用药教育,密切监测相关指标。希望通过这篇科普,能帮助您更全面地了解地舒单抗,与您的医生携手,共同守护您的骨骼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