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重点学科

中药化学


发布时间:2023-03-07


   【学科概况】

   中药化学重点学科依托长白山丰富的药用资源,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物质成分,并与临床、药理紧密结合,进行活性筛选;研究中药及复方的作用物质基础及其体内过程,作用机理、质量控制进而探讨中医药理论的现代科学本质,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现代依据、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安全用药,为创新药物的开发提供物质基础。

    【学术方向】

1.中药材及复方的作用物质基础研究。

采用传统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方法,围绕我省丰富药用资源,开展了药效物质基础及其活性筛选研究。

围绕长白山药用资源,研究了蒺藜、西洋参、人参、朝鲜白头翁等百余种药材的化学成分,分离鉴定单体化合物818个,通过核磁共振谱等二维波谱技术鉴定新化合物117个。建立了由千余种化学成分及组分提取物组成的民间药材化学成分样品库;与药理实验室密切合作,进行了细胞和整体药理活性试验筛选(抗肿瘤、抗肝损伤、抗风湿等免疫系统疾病、抗乳腺增生、抗糖尿病、抗血小板聚集等),发现有靶向生物活性的活性组分13个;完成3项申报临床前的药效评价,为开发创新药物提供侯选化合物22个。建立了长白山药用植物的有效组分库和有效成分库,为中药创新药物和健康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获授权专利28项。

2.代谢产物研究。

中药及复方的体内外代谢过程及代谢产物研究通过分析体内外代谢产物,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在体内外的代谢过程,阐明中药的真正其作用的物质基础。肠内菌代谢产物研究是中药药物研究与药物代谢技术相结合的实践技术,也是中药药效物质研究探索中药领域的的新观点、新方法。

3.标准物质及质量标准研究。

在化学成分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串联色谱技术创建了蒺藜、西洋参、朝鲜白头翁等高纯度有效组分的生产制备工艺。总结快速分析鉴定技术,与制备组合色谱技术相结合,快速分离单体成分,确定对照品(克级),均达到国家要求,同时建立了他们的含量测定方法,并纳入国家标准,完成质量标准研究200余项。

4.天然产物衍生物研究。

采用现代合成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对天然产物及有效成分进行结构改造和修饰,寻找疗效确切的先导化合物。通过对天然药物及活性成分结构改造与修饰,改变原有物质的理化性质及活性强度,寻找活性更强的先导化合物,进行创新药物的研究。

【团队建设】

团队总人数3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3人,副高级职称10人,其中博士7人,硕士11人,人才梯队结构合理。拥有吉林省政府终身教授1人,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后备人选1人,省高级专家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4人,省突贡专家5人。

学术带头人徐东铭研究员是吉林省政府终身研究员, 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998年5月被评为吉林省首批省优管专家、1996年5月被评为长春市首批市级优秀专家、2001年5月被评为吉林省第二批省优管专家、曾任长春市药学会学会第三、四、五届副理事长,吉林省药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中药现代化协会副会长。为国家“九五”攻关中药化学首席专家,主持全国32家单位参加的国家九五攻关、国家科技部中药现代化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20余项国家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第一主持人的获奖成果8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五项;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础研究二等奖一项。1995年7月被评为吉林省中药学终身研究员、2002年受聘为吉林省科学技术与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把握着研究发展方向。

学科带头人徐雅娟主任药师,吉林大学理学博士,专业技术一级岗位,吉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首席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一届保健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保健食品技术规范审评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国家科技奖励审评专家,国家卫生部项目审评专家。主持完成国务院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项目、国家九五攻关项目、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重点项目,完成科研成果20余项,获奖成果9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系统地研究了蒺藜果等十余种常用中药的化学成分,确定了50余种新化合物结构,在SCI收载杂志发表研究论文27篇。

 【科研能力】

  我院自1958年建院以来,依托长白山药用资源,围绕进行中药及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主持承担课题82项,申请经费3306.52万元。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1项,国家科技部“863”2项、国家科技部“八五”攻关2项、“九五”攻关11项,“十五”攻关3项、“十一五”支撑项目1项、国家科技部“攀登”计划项目2项,“十二五”科技支撑6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奖项34项。发表SCI收载论文39篇,获授权专利30项。